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李白 李白〔唐代〕

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
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
中年不相见,蹭蹬游吴越。
何处我思君?天台绿萝月。
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
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
一度浙江北,十年醉楚台。
荆门倒屈宋,梁苑倾邹枚。
苦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
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
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
中夜天中望,忆君思见君。
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昔日你我在黄鹤楼分别之后,我一直游离在淮海一带,大好时光也全都虚度。
想当年,你我在洞庭湖分离,如同洞庭湖的支流一样分散各方,如同落叶一样各自飘零。
时值中年依然没能再相见.失意的我独自一人在吴越漫游。
我在什么地方恩念你呢?是天台山的月光正在照耀着绿萝的时候。
会稽的风光是多么美好,剡溪水在周围萦回。
云山仿佛是从那海上生出来,水清如镜,人行走在水边,就像是在镜子中走来。
自从北渡浙江以后,十年的时间都在楚王的宫殿楼台上饮酒吟诗,沉醉不已。
才智压倒了那荆门的屈原、宋玉,也可以令梁园的邹阳和枚乘倾倒。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56(天宝十五载),当时洛阳以北的广大地区,已尽为安史叛军所占。当时李白为了躲避“安史之乱”,带着宗氏夫人到庐山躲避。这是李白第三次到江州,这次他隐居在庐山屏风叠达半年之久,并修建了读书草堂,期间写下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宋绪连、初旭编.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341页

赏析

  本篇历叙与王判官聚散行迹,并因世乱而归隐庐山屏风叠。其所以退也,非所谓“社稷苍生曾不系其心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乃报国无门也。

  开篇“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二句,飘然而来,写的是公元726(开元十四年),诗人离开蜀中,自湖北顺江而下,在金陵、扬州一带漫游的往事。屈指算来,流光已经过去整整三十年,自己仍然功业无成,一个“昔”,一个“蹉跎”,包含了无限的感慨。

  “俱飘”二句,牵入王判官。自己与王判官分手,就像落叶随风飘散,又像洞庭湖的诸多支派各自流向天之一方。

  这一别就是多年。青年惜别,至中年仍未能相见。自己虽曾于公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是一首五言古诗,为一篇酬赠诗。诗中抒写了朋友间浓厚的情谊,也表达了怀才不遇之感慨。此诗令人体会到诗人的一颗执著而痛苦的心,面临着国难当头、自己却不能有所作为的痛苦现实,这对诗人的政治理想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故而本诗的情调便于豪放和旷达之中又带有激愤和伤感。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一说山东人,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1128篇诗文  596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杜牧〔唐代〕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汉

杜甫 杜甫〔唐代〕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