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赵秉文〔金朝〕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冷的月光侵蚀着快要燃尽的蜡烛,雨声在幽深的竹林中作响。
夜雨阵阵鸟儿难耐不时惨声叫,枝头湿寒难以入睡。
注释
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秋斋独宿:韦应物的诗作。
冷晕:借“晕”代月。
简析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是一首五言绝句。诗的首句以“冷晕”形容烛光微弱,似乎被周围的寒气所侵袭,写出夜晚的寒冷与寂静;次句写雨声在茂密的竹林间回响,更添一份幽深与清;三句以传来的鸟鸣声打破了夜的沉寂,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扰动;末句说鸟儿无法在寒冷的枝头安然栖息,隐喻着诗人无处安放的愁绪。全诗通过冷烛、深竹、惊鸟、寒枝等意象,摹写出一个清冷孤寂、略带哀愁的夜晚景象,寓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烦闷。
赵秉文
赵秉文(1159~1232)金代学者、书法家。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640篇诗文 34条名句
送秦中诸人引
元好问〔金朝〕
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至于山川之胜,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多乐居焉。
予年二十许时,侍先人官略阳,以秋试留长安中八九月。时纨绮气未除,沉涵酒间。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也。长大来,与秦人游益多,知秦中事益熟,每闻谈周、汉都邑,及蓝田、鄠、杜间风物,则喜色津津然动于颜间。二三君多秦人,与余游,道相合而意相得也。常约近南山,寻一牛田,营五亩之宅,如举子结夏课时,聚书深读,时时酿酒为具,从宾客游,伸眉高谈,脱屣世事,览山川之胜概,考前世之遗迹,庶几乎不负古人者。然予以家在嵩前,暑途千里,不若二三君之便于归也。清秋扬鞭,先我就道,矫首西望,长吁青云。
今夫世俗惬意事如美食、大官、高赀、华屋,皆众人所必争,而造物者之所甚靳,有不可得者。若夫闲居之乐,澹乎其无味,漠乎其无所得。盖其放于方之外者之所贪,人何所争,而造物者亦何靳耶?行矣诸君,明年春风,待我于辋川之上矣。
宿菊潭
元好问〔金朝〕
田父立马前,来赴长官期。
父老且勿往,问汝我所疑:
民事古所难,令才又非宜。
到官已三月,惠利无毫厘。
汝乡之单贫,宁为豪右欺?
聚讼几何人?健斗复是谁?
官人一耳目,百里安能知?
东州长官清,白昼下村稀。
我虽禁吏出,将无夜叩扉?
教汝子若孙,努力逃寒饥。
军租星火急,期会切莫违。
期会不可违,鞭朴伤汝肌。
伤肌尚云可,夭阏令人悲。
即事
元好问〔金朝〕
逆竖终当鲙缕分,挥刀今得快三军。
燃脐易尽嗟何及,遗臭无穷古未闻。
京观岂当诬翟义?衰衣自合从高勋!
秋风一掬孤臣泪,叫断苍梧日暮云。